发布时间:
每年藏历新年临近,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五彩斑斓的麦穗、香气扑鼻的“卡塞”、精心雕制的“切玛”成为藏族群众最抢手的年货。近年来,新兴的藏文春联也受到了藏族群众的喜爱,不少人选购藏文春联,不仅贴在自家的门上,还会送给亲朋好友。
事实上,早在300多年前西藏以东的康巴地区,就有类似于对联形式的节日祝福出现,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对联的形式一直处于变化中。在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百姓很早就有用糌粑在家门外的墙上写字的习俗。大约在300多年前,每逢遇到重大节庆日,康巴地区的人们开始在纸上写祝福语,贴到家门口。
早期的“春联”与现在流行的藏文春联有很大不同。一是书写用的是普通的藏纸,并非现在用的代表喜庆的红色宣纸;二是由于当时藏纸十分珍贵,其普及程度和字体的规模大小远远不及今天;三是当时的“春联”只有横联,上、下联都没有。
在此后的岁月里,由于人口迁移、社会动荡等变化,古老的“春联”逐渐在西藏消失了,但百姓仍保留了在家门前贴吉祥八宝图等习俗。直到2005年,作为藏文春联的创始人--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杰旺扎借鉴了汉文春联的形式书写藏文春联,汉藏文化的“珠联璧合”使得藏文春联成为西藏年货市场的“新宠”。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藏文书法发展至今,对一幅作品的结构、设计、材料、装裱等都十分讲究,光是用于书写的载体就有纸、布匹、石头、木头等,书写的用笔也分炭笔、竹笔、毛毡笔等,还可以再接着细分。
贴春联的习俗在汉族群众中非常流行,而藏文书法又是藏族文化的精粹,南杰旺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寓意着民族团结,也为两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文章来自动动手 藏历春联等你来写
我来说说(0)
0 /140
查看更多评论